建立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机制--财务部投稿
Date:2024-1-12 8:45:25Hits:0
应以地方财政有效运作为基础和前提,促进形成以财政体制治理作为保障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随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提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强调财税等领域改革。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建立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机制极为重要。
认识扩大内需驱动全国统一大市场高效运转的作用
内需是驱动全国统一大市场高效运转的原动力。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需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自主掌控,投资属于资本性投资并非最终需求,这样一来,内需的重要性一下子凸显出来。
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来看,扩大内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的现代化机制设计。
从区域协调发展来看,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不尽相同,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仅可以推动各区域之间人员自由流动、商品互通有无,更可以通过市场力量不断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各区域的凝聚力,构建完整安全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并不断提升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
从推动高质量发展来看,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创新驱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科技创新需要前期大量投入,如果有庞大内需市场对创新产品集中消费,那么企业科技创新的前期投入就能够快速回收和兑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机制
我国有超大规模市场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理念,既尊重地方先行先试的探索精神和做法,发挥好各地比较优势,又要防止一些地方以邻为壑,各自为政,搞“政策洼地”。以上两点不可偏废,需要把握好时度效。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能单纯依靠“火车头”带,而是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像“动车组”一样节节有动力。要以增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建立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机制。
从行为财政学角度来看,对于当地税收、上级转移支付、发债收入这三类收入,地方政府无疑更加重视当地税收,主要因为税收是自有财源,可以自主调控。如果过于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和发债收入,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产生投机心理、财政短视行为。因此,建立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机制,从财源培育、财权配置到财力调控,都应以地方财政有效运作为基础和前提,如中央和地方对主体税种的分率征收,培育地方税,构建地方税体系等。在这方面,有必要借鉴1994年分税制的做法,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分率征收的基础上,把消费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调动其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对存在财政缺口的地方再进行转移支付,以避免一些地方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躺平”,全国财政“吃大锅饭”的情况。
基于地方财政有效运作的财政体制机制建立后,全国地方财政大体上形成三种类型,即财政盈余型、财政平衡型和财政缺口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重点放在财政缺口型地区。这样一来,有利于发达地区轻装上阵、加速发展,欠发达地区奋起直追,中央财政居中调配,从而促进形成以财政体制治理作为保障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方面,从商品、服务、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到技术、管理、资本、数据等现代生产要素,都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配置、自由流通,各地基于各自比较优势相互协作、高效运转。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体现在财政运行层面就是各地财源的勃勃生机,反之如果地方财政都吃“大锅饭”,那么全国统一大市场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另一方面,高效的市场运作、有效的地方财政运转与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三圈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地方财政之间的有效竞争,使市场运作的主观能动性更强;缺乏有效市场运作,地方财政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地方财政的有效运作,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也将乏力,三者合力才能搭建起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稳定“铁三角”。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来源于:中国税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