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投糖业:已完成甘蔗种植162.3万亩,新增改扩种面积22.9万亩

Date:2025-4-11 16:49:56Hits:0

春回大地,在武鸣蔗区,银白色全膜给新种甘蔗盖上了“保温被”,搭载北斗系统的培土机耕出的笔直田垄上,宿根蔗新苗迎风舒展,试验田里的新品种开始了“选秀竞技”……年年春耕种蔗时,广农糖业正在以新技术、新品种勾勒出蔗田的别样春色。

1、田间选秀寻良种

一株良种,万根好蔗。在武鸣区锣圩镇的一处甘蔗基地里,每隔一段距离,地头便立有一块块小牌,上面写着“桂糖76号”“桂糖47”“壮6”等品种。

“同一块地,多个品种田间比武。记录甘蔗生长全过程,我们将从出苗、株高、耐旱、抗病虫、抗倒伏、宿根性以及含糖分、产量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用数据说话。”广农糖业所属甘蔗公司副总经理黄国生介绍,今年广农糖业在武鸣建设了试验田1800亩,引进5个新品种进行对比实验,筛选更加适合蔗区土壤、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逐步淘汰低产、低糖品种,助力甘蔗增产增收。

2、全膜覆盖更保温

在锣圩镇的连片蔗田里,一条条银白色的地膜如同长龙般在蔗垄间延伸。

“这是今年重点推广的全膜覆盖技术,别看这层薄膜薄,作用可大着呢!”正在田间指导的农务技术员吴新胜指着地膜介绍,膜下湿润的土壤与膜外干燥的表层形成鲜明对比。相比于传统的盖膜方式,全膜覆盖可以保水、保温,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加快促进甘蔗出苗,有效解决干旱导致出苗难的问题。

“膜下水汽多,保温保湿效果好,土壤水份够营养足甘蔗出芽好。”种植户陈大哥介绍说,今年他给200亩甘蔗地试用了全膜技术,相比其他甘蔗地甘蔗出苗情况更好,“明年翻种的我全部都要用这个技术。”

3、北斗开行更精准

春风拂过,青翠蔗芽沿笔直蔗垄舒展身姿,俨然黄土地上一道道笔直的绿色新生带,在武鸣区府城镇种植基地,千亩蔗田展示着导航线般的靓丽春色。

“传统培土靠机手经验,现在有了‘天眼’导航,行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培土高度、厚度均匀,为后期甘蔗管护、收割打下基础。”基地负责人介绍,从北斗精准开沟到北斗培土、管护,再到北斗机械化收割,智能化机械作业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更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的精细化程度,为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奠定了基础。

在博宣公司蔗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耕种机等新农机也在积极探索应用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摆脱了对机手操作水平的依赖,有助于提高作业质量。”博宣公司副总经理胡顺分析,无人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则有可能进一步降低种植户的机械化作业成本,助力甘蔗降本增效。

春风拂过蔗田,新技术正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截至目前,广农糖业(含托管企业)已完成甘蔗种植162.3万亩,其中新植蔗56.8万亩,新增改扩种面积22.9万亩。广农糖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农机农艺配套,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蔗水平,助推糖业“第一车间”提质增效,为甘蔗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升级添上清甜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