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凤糖开启蔗地面积测量数字化革新,推动甘蔗生产智能化

Date:2025-4-8 15:46:38Hits:0

甘蔗种植面积决定了甘蔗产量,从而决定了制糖企业的生存发展。近年来,广西凤糖将发展甘蔗生产作为重中之重。每年甘蔗种植工作结束后,广西凤糖旗下各制糖企业组织开展甘蔗种植面积测量工作,这不仅需要抽调较多的工作人员,而且要配备大量的车辆、测量工具以及费用开支。2025年,广西凤糖借科技之力破局,将先进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从而实现从“人工跑腿”向“一键出图”的跨越,规范有序、精准高效地开展甘蔗种植面积测量工作,为“数字蔗田”铺就发展基石,助推甘蔗生产智能化进程。

测量技术数字化革新:从模糊估算到精准掌控

传统的蔗地面积验收如同一场“苦战”:工作人员拿着皮尺、竹竿穿梭田间,测量蔗地的长度、宽度等数据,并结合蔗地地形地貌,运用几何图形计算公式计算蔗地面积,手工记录在册后,还要进一步整理、统计、核对,工作量较大。测量不规则形状蔗地时,测量结果与实际偏差大,而且在后续整理、统计中易出现差错。
在十余年前,工作人员借助卫星定位技术,通过手持测亩仪围着蔗地绕圈的方法完成蔗地测量,该方法虽提升了测量效率,但也需要另行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数据读取、录入、比对及排查、校正。

2025年,广西凤糖开启蔗地面积测量数字化革新,携手广西润桂科技有限公司,依据农务需求及农务后台系统运行情况,成功开发出以“精准定位-智能操作-云端管理”全链条创新的蔗地面积测量模式,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手持测亩仪围着蔗地绕圈及手机APP便可完成蔗农信息确认及种植品种、种植行距、前荐作物、土地类型等选择确认工作,实现数据实时上传系统后台,实时完成数据核对反馈、现场校正存疑信息,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工作重叠程度。

验收流程轻简化提升:从繁琐低效到便捷高效

以往的蔗地面积验收需要同时配备“室外测量组”“室内数据处理组”两班人马,每次在室外完成蔗地面积测量后,还需到室内完成导出、人工录入、重叠复核等“工序”。室内外人员齐上阵,耗费大量精力。而且验收重叠率核查,要等验收全部结束,再召集至少十多人花费近两至三周,对着地块轨迹图逐一“找茬”,才能处理更正信息。

如今的“精准定位-智能操作-云端管理”全链条创新的蔗地面积测量模式,如同一把“效率利剑”“重叠粉碎机”,简化了繁琐的流程,减免了大量的重复测量工作。设备直连系统实现验收数据“秒传”,无需专门导出、录入、比对。实时显示重叠面积,工作人员现场就能循着轨迹查证处理,实现“丈量即入库,出图即合规”,一步到位存数据。通过该模式,工作人员只需轻松携带设备,沿着地块边界绕圈,系统便自动生成地块坐标、面积数据并实时上传系统后台,即时完成数据核对。每人每日可完成小地块70亩以上、连片大地块几百亩的验收面积,效率比传统模式提升5倍以上,大大提升了农务管理效率。

科技加持下的验收模式,为农务管理“减负增速”。验收人员精简50%,室内数据整理人员锐减,人力成本直线下降;精准数据成为验收“推进器”,测量结果秒传平台,数据处理高效省时;工作人员指尖轻点即可实时查询进度,部门也能随时掌握验收动态;地块详情、历史数据尽在屏幕之中,轻松实现“一块屏管万亩地”,农务管理大步迈进智能时代。

未来,广西凤糖将持续聚焦科技赋能,激活光明糖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农务管理数字化,筑牢农业现代化根基,让糖料蔗产业大步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全力助推光明食品集团“产业攀升、 主业利润倍增”计划稳步落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