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政策发展与制糖工业
Date:2024-10-24 11:30:13Hits:0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顺应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基本规律,调整与完善工业化相关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使我国工业得到长足发展。期间,我国制糖工业也在政策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大发展。本文将通过梳理我国工业政策变革过程、制糖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支持,提出推动我国制糖工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一点思考。
一、 我国工业政策的变革过程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发展阶段(1949至1978年)
1949至1978年,工业化初期我国致力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轻工业发展缓慢,轻、重工业比例失衡严重,工、农业比例也开始失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的工业化发展阶段(1978至2001年)
1978至1993年,随着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中央着手对工业经济进行调整,轻重工业比例逐步协调。1994至2001年,基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工业发展政策形成。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第一部基于市场机制的产业政策《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阶段(2001至2012年)
2001至2012年,我国全面对外开放,并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工业结构快速升级。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新发展理念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更加重视以创新推动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构成主体,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进入新时代工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023年9月,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2024年3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列入政府工作任务。 二、我国制糖工业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制糖工业发展阶段及政策 1949至1978年,我国制糖工业恢复生产。期间,制糖工业落后,糖厂少、规模小、产能低,食糖成为紧俏物资。这一时期,为糖厂提供设备的制糖机械厂家多为通用机械制造厂家,专业制造厂家数量不多。 1978至1998年,我国制糖工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制糖工业的产能急速扩充,糖厂遍布南北所有产糖区,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上的制糖大国之一。1996年,国务院对《国家计委关于广西、新疆、云南三省区“九五”制糖工业发展规划的请示》的批复:“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目前我国人均消费食糖只有6公斤,是世界上消费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食糖供应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我国的制糖工业。” 1998年至今,我国制糖工业稳定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及国家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促进我国制糖业稳定发展。 200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制糖行业结构调整部分企业关闭破产有关问题的请示》的通知(国经贸运行[2000]703号),指出制糖工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是:压减落后生产能力,优化结构和合理布局。原料缺乏、不宜种植糖料的一些地区分期分批退出制糖行业。对主产糖区资产负债率高、亏损严重且扭亏无望的糖厂实施关闭破产。调整后全国保留制糖企业389户,生产能力779.5万吨。糖业区域布局趋于合理,形成南方以广西、云南、广东甘蔗糖产区为主,北方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甜菜糖适当发展的布局。 2002年,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农业部联合制定《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对制糖工业提出发展重点,一是提高产品质量,发展精炼糖,推广小包装;二是扩大优势地区企业规模,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三是鼓励通过重组建立科工农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糖厂的规模化生产;四是依法关停污染严重的糖蜜酒精车间和蔗渣造纸车间,鼓励集中利用糖蜜与蔗渣进行发酵和造纸废液的无害处理。发展目标是到“十五”末糖厂的技术装备要达到国外八十年代的水平,提高综合利用水平。